据媒体报道,一本名曰《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清末语文教材在尘封多年后,被国内的文化学者发现。书中对汉字的渊源、用途都进行了详尽而不乏趣味性的解释,令如今不少人啧啧称奇。据介绍,文学家茅盾晚年曾回忆说,他5岁时母亲曾选用《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作为他的识字书。
值得一提的是,《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上的所有文字都是用毛笔所写,推动此书再版的文化学者叶匡政介绍:“这种带有书法印迹的开蒙课本,对当下小学教育也是一种启示。”
叶匡政表示,这本书让中国人更能理解汉字的美感,以及汉字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底蕴:“我们现在只注重于对汉字的运用和表达,这实际上是把汉字工具化了,但汉字跟西方的字母文字完全不一样,每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小宇宙,有独立的美,学语文不该只为了文通字顺,还应该欣赏汉字,以及汉字背后的价值。”
专家表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应该阅读古代经典文集,也应该加强汉字等基本元素重视。
在刚刚闭幕的201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作曲家蒋婉求女士就表示,传统文化进课堂,无论是戏曲进课堂,还是书法进课堂都是很好的,“但学好汉字无疑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蒋琬求表示,不少人在今天几乎是用网络、用键盘来完成人与人的交流。
“中国人的中国字,每个字都有它特定的含义,非常有意思,这个学问很多。可是现在不少中国人不这么想,特别是现在的网络词汇,很多都是乱造词。”蒋婉求表示,东汉出了一本书叫《说文解字》,讲了中国字造字的六种方法,也就是“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大多数网络用语并不遵循汉字的造字法。
“在汉字的造字里最主要是象形,山就是那样的,水就是这样,寒冷的寒就是茅草屋下有两块冰,确实是挺有意思的。我现在发现类似‘口角’这种多音异义的字词读白字已经成了不少人的家常便饭,而且很多人甚至都不懂汉字的内涵。”蒋婉求建议,传统文化的教育应当把汉字文化作为基础纳入进去,汉字造字法造词法应当尽早在中小学中普及。“中华文化的传承要靠我们自身,我们这么好的文化不能都像《花木兰》一样最后让美国人做了一个动画片大卖了。文化、传说、包括更重要的汉字,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遗产,是我们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