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登记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成立时间:1991年1月
导航
东方艺匠
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召开
来源:
(原标题:聚智非遗 | 50余位专家在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说了啥?)
可持续发展、责任界定、差异化、多样性、社区参与、儿童教育、青年力量、重视宣传出版……这一系列关于非遗保护的关键词,来自于“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
从波兰到中国杭州,“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已相继举办两届,并将持续进行。这场汇聚了中国与中东欧十多个国家非遗保护专家的盛会,通过实地考察、议题讨论、互动交流等形式,探寻着让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最佳路径,思索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9月18日—21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在杭州如约进行,围绕“大匠至心·手创造的文化记忆”的主题,50余名国内外专家和工艺家代表展开了对话交流。
谈及论坛落地杭州的原因,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参赞张忠志说,浙江是拥有中国最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省份,能为各国非遗保护提供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
而首届论坛的主要协调人,波兰非遗委员会副主席汉娜·史瑞波也直言,对于此次在中国举办的论坛,中东欧国家期待已久。
此次论坛,各国参会专家递交了36篇论文,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反映本民族或本地区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独特手工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得的经验、所碰见的挑战和所预期的风险。
在论坛主题之下,“传统工艺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路径”“传统工艺与生活方式”“传统工艺与文化认同——‘一带一路’上的传统工艺”“现代影像记录与工艺文化保存”等议题讨论也精彩纷呈。关于传统手工艺发展中的责任归属、边际界定等问题,成为专家们讨论的热点。
责任界定
谁应该为传统工艺的可持续发展负责?非遗专家的责任范围有多大?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的因素有多少?在推动非遗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责任归属模糊是许多专家都困扰的问题。
波兰非遗委员会副主席汉娜·史瑞波认为,非遗可持续包括专家资源、信息资源、个人关系、审美哲学、权利分享等多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她提出,在进行非遗保护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反思——制定一种管理制度时是否存在责任交叉重叠?是否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我们的局限在什么地方?
社区参与
在非遗保护过程中,社区一直起着关键的作用。但社区资金来源与分配、活动的组建等问题并不容易解决。而且过于强调社区的重要性,也容易导致一种地方或者群体的保守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名俗学会副会长安德明教授认为,非遗保护或者以社区为中心的非遗保护,它只是一种策略性的手段,它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不是我们要解决的最终的一个目标。这背后最终关注的是要对全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个解决的途径。
塞尔维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比尔亚纳·德约尔德耶维茨·博格达若维茨则以扎拉库萨的手轮陶器制作的保存为例,分享了塞尔维亚如何通过展开各种活动使社区的参与度增加。
匠人精神
针对传统手工艺人如何看待心与手的关系,南京大学教授徐艺乙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指出,传统手工艺的训练实际上是训练人的手和心的协调,手工艺人的技是需要反复训练的,只有把技术完全掌握之后才能上升到艺,变成一种艺术、艺能,变成一种可以供身体驱使的功能。在他看来,训练的最高境界叫做“心手合一”,忘记技术并不是说不要技术,而是这个技术已经成为他身体的一种本能。
青年力量
在快速发展时代,传统手工艺总是不如其他行业能够吸引到年轻人的目光,参与到非遗保护与传统手工艺行业中的年轻人也总是“供不应求”。如何在拥有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框架内保持传统工艺的活力?如何吸引年轻一代参与到传统工艺之中?
这个问题,克罗地亚民族博物馆主任戈兰卡·霍尔扬认为,应该从儿童教育入手,在童年的时候就激发年轻人对传统工艺和手工制作的兴趣,让他们去了解传统工艺背后的故事。此外,还应该改善传统手工艺的从业环境,以此来吸引年轻人。
“无论作为应以‘生产性方式’加以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作为参与当代社会实践的活泼生产力,手工艺的活态文化记忆功能都具有对民族和国家的过去、现在以至未来的重要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吕品田在论坛开幕式上强调,振兴手工艺是践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最有效的途径。
除了主旨演讲与议题讨论外,本次论坛还安排了考察与体验活动。以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为起点,专家们相继考察了手工艺活态馆、百年老字号王星记、中国美术学院民艺馆和乐堤港传统工艺集市等地。每到一处,都有正在从事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传承人展示精湛技艺、分享行业现状,让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匠心精神与手工艺人的惊人创造力,体会非遗传承、创新、振兴的中国经验。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通源于人文交流。
在论坛闭幕式上,中国—中东欧非遗保护研究与合作交流中心也正式揭牌。中国以及中东欧多国的协作交流,不仅有利于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也将使人类社会文化命脉得以延续。
相关链接: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教科文专业委员会|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教科文专业委员会官网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
承办单位: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教科文专业委员会
广告总代理:北京中闻视媒广告有限公司
电话:010-67133538
邮箱:cneescc@163.com
京ICP备18040214号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教科文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本站关键词: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教科文专业委员会 |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教科文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 | 东方文化研究会教科文专业委员会 | 东方文化教科文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