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登记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成立时间:1991年1月

面对行业内的转型升级,企业该如何认识和规划?

来源: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教科文专业委员会近两年来,国内传统珠宝品牌面临着饰品市场占有率不断缩减的困境,新兴的快时尚珠宝品牌却以迅速发展的态势抢占市场份额,国内的珠宝消费群体和消费理念正在转移,80后、90后逐步成为市场消费主力,形成品牌着重覆盖的重点目标市场。

新型消费需求的崛起也预示着珠宝行业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中国珠宝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何?未来珠宝行业又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

传统珠宝消费遇冷催生转型升级

通过近几年国内知名老牌珠宝商的年报数据,不难发现,从2014年起珠宝终端零售的增长速度已有所放缓,甚至呈现利润下滑的趋势。传统品牌市场占有率被压缩,同期以APM、施华洛世奇为代表的轻奢时尚珠宝品牌在国内悄然崛起,受到年轻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据统计,APM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5%,毛利率为75.8%,去年上半年其国内市场销售额同比涨幅104%,业绩翻了超过一倍。施华洛世奇2016年中国区销售额达到17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同比增长13%,中国成功超过美国成为施华洛世奇最大的市场。

年轻化的珠宝品牌正在成为我国珠宝行业的新兴力量,在同质化产品趋于饱和的市场现状下,新生代珠宝品牌迎合了年轻消费市场,打造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和营销策略,在国内珠宝市场占有率增长明显,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

珠宝年轻化与设计升级成新趋势

相比价格高昂、款式雷同的传统珠宝产品,年轻化、个性化,具有当下潮流特色的珠宝设计已经成为消费主流。过去的消费观念在于品牌和珠宝玉石自身的“性价比”,而新一代消费人群更看重产品外观和品质,让穿戴者能自由地表现自我,凸显自信和个性,赋予时尚达人卓然出众的魅力。

纵观国内珠宝市场变迁,从最初商场百货形式的传统零售终端,到O2O(线上到线下)模式的流行,再到新零售概念兴起,行业在经历一系列分化重组后迎来了互联网的强势来袭,又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未来,针对特定族群或产品品类的新兴业态将呈现明显分化,传统品牌“一统天下”的格局将被改变,珠宝市场将迎来精确细分时代。

珠宝行业新动向分析

1、渠道驱动向品牌驱动升级,二三线城市呈增长趋势,非黄金首饰市场份额提升

二三线城市人口众多,珠宝渗透率较低,成未来增长点。根据数据,2016年一线城市新婚女性钻石购买率为61%,三四线城市渗透率仅为37%。据估测,2010-2015年二线城市珠宝市场年增长率达37.3%,而三线及以下级城市珠宝市场复合增长率高达45.3%,远超一线城市的同期31.9%的增长率。

以二、三线城市为代表的消费者正逐渐成为中国钻石消费的潜在力量。随着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和消费群体的年轻化,预期钻石镶嵌首饰产品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向发达国家钻石首饰消费看齐。

2、去中心化的分享型珠宝经济

区块链一词近两年可谓是火遍大江南北。区块链技术被广泛运用于金融端,我们不需要过分深究它的原理,只需要知道其核心思想就是去中心化,这便是未来的趋势。因为抓住大趋势就是抓住未来。

资源整合是竞争关键

我们都知道,珠宝首饰行业产业链分为三个部分: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主要为设计加工厂商,下游则是终端零售环节。

目前,上游产业已发展成熟,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境内的珠宝首饰企业采购一般需要通过金交所、钻交所进行,其他铺料与设备可以从市场其他渠道进行采购。

因此,行业发展及盈利机会向产业中下游集中,零售渠道和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成珠宝首饰企业的竞争关键。

从商业模式来看,我国珠宝首饰企业可分为三类:1.以生产、加工为主:该类企业规模较小,主要为珠宝产业集群基地的中小企业;2.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该类企业综合实力较强,典型代表有周大福、老凤祥、潮宏基等;3.专注于品牌、渠道建设和运营:该类企业行业整合能力较强、运营效率较高、市场扩张和品牌价值提升较快,典型代表如周大生。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黄金、钻石、翡翠等珠宝饰品的消费量逐年增长,珠宝首饰零售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为规范及鼓励珠宝首饰行业的发展,我国出台法律法规及政策亦日趋完善涵盖了原材料供应、交易平台、税收环节等诸多方面。

据亿动数据提供的资料显示,珠宝行业2018年行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0亿,然而中心化的实体店铺将不再是消费者的主场,而是分散开来,这也说明,如今每个人都有机会从珠宝10000亿的蛋糕上分一块,一大批有资源有想法的人已经摩拳擦掌的进入了曾经难以进入的珠宝领域,并在这里掘取了巨额财富。机会的窗口一旦打开,便会有大批先知先觉的聪明人蜂拥而至。

珠宝作为资本驱动下的行业,必定会将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模式引入,未来,行业可能不仅需要面对“以人为本”,还要以“资本、数据、消费者”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结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
承办单位: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教科文专业委员会
广告总代理:北京中闻视媒广告有限公司
电话:010-67133538
邮箱:cneescc@163.com
京ICP备18040214号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教科文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本站关键词: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教科文专业委员会 |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教科文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 | 东方文化研究会教科文专业委员会 | 东方文化教科文专业委员会